【科普促健康】携手“糖”关,守护未来——联合国糖尿病日
每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2025年以“糖尿病与幸福感”为主题,倡导“提高认知,重在行动,关注职场糖尿病” 。作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了解其本质、掌握防治方法,是守护健康的关键。
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核心是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导致的慢性高血糖。健康状态下,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如同“钥匙”,能打开细胞通道让血糖进入供能;患病后,“钥匙”失灵或数量不足,血糖无法被有效利用,堆积在血液中引发持续高血糖。
主要类型分为三类:
Ⅰ型糖尿病:身体无法产生胰岛素,需终身注射治疗,多见于30岁前人群;
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无法有效利用),占患者总数90%以上,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40岁后成人高发;
妊娠糖尿病:女性妊娠期出现的暂时性高血糖,需重点监测管理。
危险信号与早期筛查
糖尿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多饮(频繁口渴)、多尿(排尿次数增多)、多食(易饥多食)、体重不明原因下降。此外,视力模糊、疲劳乏力、伤口难愈、手脚麻木刺痛等也可能是早期信号。
重要提示:多数Ⅱ型糖尿病早期症状隐匿,定期体检是发现血糖异常的关键。40岁以上、超重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患者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至少检测1次空腹血糖 。
科学预防
预防Ⅱ型糖尿病的核心是“管住嘴、迈开腿”,具体可遵循以下原则:
1. 健康饮食:多摄入蔬菜、全谷物、高纤维食物,减少高糖、高脂、精加工食品及含糖饮料,控制总热量,均衡营养;
2. 规律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餐后1小时运动为宜,减少久坐,每半小时起身活动;
3. 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维持在18.5-23.9的健康范围,避免腹型肥胖;
4. 定期监测:高危人群需定期检测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复查1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 。
科学管理
确诊糖尿病无需恐慌,遵循“五驾马车”综合管理原则,仍可享受健康生活:
1. 健康教育:全面了解疾病知识,是管理的基础;
2. 饮食控制:精准规划热量摄入,合理搭配营养素,避免血糖剧烈波动;
3. 合理运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计划,避免空腹血糖过高(>16.7mmol/L)时盲目运动;
4. 血糖监测:定期记录血糖值、饮食运动及用药情况,为治疗调整提供依据;
5.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不擅自停药、调量,注意注射部位轮换。
糖尿病不是健康的终点,而是科学管理生活的新起点。从今天起,关注自身及家人血糖状况,用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筑牢防线,用科学管理守护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