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促健康】“吓破胆”是谣言吗?
日常生活中,“吓破胆”是人们常用的表述,常用来形容人受到极大惊吓的状态。那么从科学角度看,“吓破胆”是夸张说法还是确有其事呢?
什么是“胆”?它的功能是什么?
要弄清“吓破胆”是否可能,需先了解“胆”及其功能。在人体解剖学中,“胆”即胆囊,是位于肝脏下方的梨形器官,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而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至关重要——进食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脂肪。
从这一角度而言,胆囊是储存和排泄胆汁的器官,并无与“胆量”直接相关的神经或生理功能。
从中医角度看“胆”
中医认为,胆不仅有储存和排泄胆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主决断”。这意味着胆气充足的人,遇事果断、勇敢且有魄力;而胆气虚怯之人,易惊善恐、犹豫不决,还可能出现失眠多梦的情况。
“吓破胆”说法的由来
既然胆囊不会真的因惊吓破裂,“吓破胆”的说法从何而来?其实,这只是一种夸张的比喻,并非真正的生理现象,主要用于形容人受到极度惊吓后的恐惧状态,而非指胆囊实际发生破裂。
结论:“吓破胆”是谣言
“吓破胆”并无科学依据,属于谣言。胆囊作为人体的消化器官,不会因惊吓而破裂。不过,极度惊吓可能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但这与“胆破裂”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们在生活中使用“吓破胆”这一说法时,需清楚它只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用于形容极度恐惧。同时,也要学会科学应对惊吓和压力,维护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