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促健康】关于胎心监护,这些要点准妈妈需了解

胎心监护是借助电子胎心监护仪来监测胎儿的心率和宫缩压力波形的医疗技术,通过胎心机械率水平胎心期限变异,胎心周期性变化来综合判断胎儿储备能力,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和宫内安危情况。产检中常见的是NST(无应激试验),通过两个探头分别监测宫缩(宫压)和胎心变化,通常持续20分钟。

胎心监护的正常范围

正常胎心基线:110~160次/分。

胎儿心动过速:胎心>160次/分,且持续≥10分钟。

胎儿心动过缓:胎心<110次/分,且持续≥10分钟。

胎心监护的检查时间

无高危因素的孕妇:35周后每周至少1次。

有妊娠合并症的高危孕妇:医生会根据病情提前至32周甚至更早,且可能增加检查次数,以便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

胎动计数方法

孕28周后至分娩前,建议通过数胎动自我监测胎儿状况:

环境与体位:选择安静环境,半卧斜靠,双手放于腹壁。

计数时段: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各数1次(选胎儿活跃时段)。

计数规则:连续翻动算1次,间隔几分钟后再动算下一次,1小时≥3次为正常。

判断标准:12小时胎动>30次或多数时段>3次/小时为正常;12小时<20次需重视,<10次应立即就医。

定期胎心监护与日常胎动计数结合,能更全面地保障胎儿宫内安全,准妈妈需遵医嘱规范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