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促健康】溺水防护与急救知识指南
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掌握溺水相关知识,能有效降低风险、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以下为您介绍溺水的基本认知、预防措施及岸上急救方法。
认识溺水
1.溺水是指大量水液被吸入肺内,导致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
2.主要表现:溺水者面色青紫肿胀,眼球结膜充血,口鼻内常充满泡沫、泥沙等杂物;部分因大量饮水出现上腹部膨胀,多数伴随四肢发凉、意识丧失,严重时心跳、呼吸停止。
3.危害:溺水会引发呼吸道痉挛,导致缺氧、窒息,落水后约4~6分钟即可致死。即使抢救成功,长时间缺氧也可能严重损伤脑细胞,影响后期大脑发育,甚至诱发癫痫等后遗症。
远离危险水域
水塘、水库、深海等区域环境复杂,易发生溺水事故,应尽量远离。
安全游泳注意事项
若天气炎热想游泳,需牢记以下要点:
1.选择正规、安全的游泳场所;
2.必须在成人陪同下进行,不独自下水;
3.下水前充分做好热身运动,避免肌肉抽筋;
4.不贸然跳水、潜泳或长时间水下憋气;
5.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宜游泳;
6.下水前先用水擦拭四肢,适应水温后再入水。
岸上急救溺水者方法
发现溺水者被救上岸后,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脱去衣物:迅速解开溺水者的衣服和腰带,避免湿冷衣物带走体热导致低温伤害。
2.清理呼吸道:清除口、鼻中的淤泥、杂草、泡沫等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若喉部有阻塞物,可将其脸部转向下方,拍打后背促使阻塞物排出。
3.心肺复苏:对呼吸、心跳微弱或停止者,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并配合胸外心脏按压,这是挽救生命的关键,需尽快进行且不轻易放弃。
4.及时送医:若溺水者呼吸、心跳逐渐恢复,立即联系急救中心,送医进一步救治。
5.规避错误方法:肩顶法、顶膝法、抱腹法等“控水”操作是错误的,可能导致误吸、窒息,需坚决避免。
掌握以上知识,既能有效预防溺水,也能在意外发生时科学施救。提高安全意识,让危险远离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