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促健康】远离慢性肾脏病,让“肾”命更健康
什么是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的结构、功能持续性的异常超过三个月。尿检出现红细胞、蛋白尿,B超出现肾脏结构上的改变,肾脏穿刺病理出现异常,肾脏的功能出现改变,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每分钟以上等任何一种情况,即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
警示信号
1. 水肿
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按压后凹陷不轻易消失。严重时体内出现胸水和腹水,可通过每日监测体重来评估。
2. 尿性状异常
小便颜色突然变深或有泡沫出现,建议进一步完善尿常规检查。
3. 尿量减少
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在1500ml左右,小于400ml为少尿,而小于100ml为无尿。
4. 腰痛
肾结石为剧烈的突发绞痛,大部分情况下腰部仅为酸胀、隐痛不适。
5. 高血压
突然出现的血压异常升高,尤其是无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
6. 恶心呕吐、乏力等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肥胖、服用肾毒性药物等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因素。存在相关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肾脏病相关检查。正常成年人也应定期参加体检,若首次体检没有发现肾脏病,则可1~2年做一次相关检查。
防患于未然,如何做好健康管理?
1. 做好饮食管理
慢性肾脏病患者应遵循“低钠、低蛋白、低嘌呤、低钾”的饮食原则。建议每天盐摄入量<5克。不吃动物内脏,少吃海鲜,不喝啤酒。
2. 戒烟
吸烟可能加剧高血压、组织缺氧、肾脏小血管壁增厚,加速慢性肾脏病病情进展。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要戒烟。
3. 不使用“伤肾药”
慢性肾脏病患者不要使用具有肾损害作用的药物(俗称“伤肾药”),例如静脉使用庆大霉素、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等。
4. 不使用劣质美白产品
不合格的美白产品汞含量超标,可能引起汞中毒相关性肾小球病。
5. 控制好血压
控制好血压可以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速度并减少心血管并发症。
6. 规范治疗基础疾病
慢性肾脏病患者应该每1~3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对于糖尿病、肥胖、病毒感染相关性肾病(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肾小球微小病变、膜性肾病等基础疾病,规范治疗可以明显地延缓疾病进展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