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促健康】世界疝气日:关于疝气,这些知识你不能错过

什么是疝气?

简单来说,疝气是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最常见的疝气类型有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等。以腹股沟疝为例,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疝气的临床表现?

早期的疝气,可能仅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肿块,平卧休息后可自行回纳。随着病情发展,肿块可能逐渐增大,无法回纳,甚至会引起疼痛、坠胀不适等症状。如果疝内容物被卡住,不能回纳,就会导致嵌顿疝,出现剧烈疼痛,若不及时处理,还可能引起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疝气的危害?

疝气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长期存在还可能对疝出的脏器造成损害。比如,小肠反复疝出,可能导致肠粘连、肠梗阻,影响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而且,一旦发生嵌顿疝,延误治疗会带来严重后果,增加治疗难度和患者的痛苦。

如何治疗疝气?

目前,手术是治疗疝气最有效的方法。传统的疝修补术术后疼痛较明显,恢复时间相对较长。现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逐渐成为主流。无张力疝修补术可降低术后复发率,患者疼痛也相对较轻。腹腔镜疝修补术则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双侧疝气或复发疝的患者。

预防疝气小妙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预防便秘;积极治疗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避免腹腔内压力长期增高;避免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尤其是在没有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对于儿童,要注意避免哭闹、剧烈运动等引起腹压升高的情况。

3月7日世界疝气日的设立,提醒着我们要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如果发现身体出现异常肿块,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避免疝气带来的严重后果。让我们一起重视疝气,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