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促健康】骨质疏松——悄然来袭的健康“隐形杀手”

一、认识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可不是简单的骨头变“软”,它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想象一下,原本坚固的骨骼,就像被白蚁蛀蚀的木头,内部结构逐渐变得疏松多孔。这使得骨头的强度和韧性大大降低,哪怕是轻微的外力,比如不小心摔倒、咳嗽甚至是简单的扭腰,都可能引发骨折。

二、骨质疏松的危害

骨质疏松初期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骨骼的疏松程度加深,所带来的危害也日益增加。

1.导致骨折:这种骨折经常发生在脊柱、髋部和手腕等部位。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影响生活质量。

2.身高变矮: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脊椎压缩,可能导致身高变矮。

3.影响生活质量:骨质疏松还可能影响人的行走能力,导致长期卧床,进而增加肺炎、褥疮等并发症的风险。

4.心理影响:骨质疏松患者常常会因为害怕骨折而减少活动,这可能会导致他们的情绪低落、焦虑或沮丧。

三、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呢?

1.饮食方面要保证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海鲜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2.适度的运动对于维持骨骼健康非常重要,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3.对于绝经后的女性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以便早发现,早预防。

温馨提示如身体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化的治疗。

供稿: 程世红

来源:学习强国公众号

审核:包海莲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科普促健康】骨质疏松——悄然来袭的健康“隐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