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促健康】守护透析人生,远离低血糖风险
在慢性肾脏病日益普遍的今天,透析已经成为许多患者延续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透析过程中突发低血糖,其危害性不容小觑。本文将从科普的角度,深入探讨透析中低血糖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了解并应对这一潜在危机。
一、什么是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通常定义为血糖值低于3.9mmol/L。人体的各个器官特别是大脑,需要充足的葡萄糖供能,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当血糖水平过低时,身体会发出一系列警告信号,如出汗、心慌、头晕、视力模糊,甚至引发昏迷。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危险的,对于透析患者而言,情况则更加复杂。
二、透析是什么?为什么会导致低血糖?
透析是一种替代肾功能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通过机器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而腹膜透析则是通过腹膜来过滤血液中的毒素。透析虽有效缓解了肾衰竭带来的毒素积累问题,但也伴随着一些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低血糖的风险增加。
透析中低血糖的成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葡萄糖丢失:透析过程中,特别是在血液透析时,患者的血液会通过透析器与透析液进行交换。一些透析液中不含葡萄糖,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随着废液排出体外,使得体内的血糖水平下降。
胰岛素清除率下降:透析能够影响胰岛素的代谢过程,降低其清除率。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浓度会增加,从而加速血糖的降低。
营养不足:很多透析患者由于饮食限制和营养吸收不良,体内糖原储备较少,这使得他们在透析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低血糖。
药物作用:透析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患有糖尿病,他们需要定期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如果未能根据透析过程调整药物剂量,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三、透析中低血糖的危害有多大?
急性脑功能损伤:低血糖会导致大脑能量不足,引发头痛、意识模糊、行为异常,严重时可导致昏迷或癫痫发作。
心血管疾病的增加:低血糖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心悸、血压波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提高患者的病死率:研究显示,频繁发生低血糖的透析患者病死率显著增加,尤其在透析早期阶段风险更高。
四、如何识别透析中的低血糖?
轻度低血糖:出现饥饿感、心慌、出汗、颤抖、乏力。
中度低血糖:伴随头晕、视力模糊、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怒。
重度低血糖:可发展为意识障碍、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五、预防透析过程中低血糖的措施
透析前合理进食:透析前应适量进食,特别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维持血糖稳定。
密切监测血糖:有低血糖史的患者应在透析前、中、后密切监测血糖,使用血糖仪或连续监测设备实时跟踪。
药物剂量调整:糖尿病患者在透析日应调整降糖药物剂量,需与医生沟通合理用药。
患者教育与应急处理:透析患者及家属需了解低血糖症状及应对措施,及时进食含糖食物,必要时迅速就医。
供稿 | 李红 严成婷
审核:都晓
来源:人民健康日报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