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促健康】小心“石”从口入,空腹吃柿子山楂,胃里容易长结石

秋冬时节,果实丰收,柿子熟了,黄澄澄的挂满枝头;山楂熟了,红彤彤的点缀田园。吃柿子了,吃山楂了,吃得开心,但小心“胃结石”!

今年53岁的李女士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反酸,自行服用“胃药”后症状不见好转,还越来越严重了,至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完善电子胃镜检查发现胃内结石,行胃镜下碎石后取出。原来李女士5天前空腹进食了大量山楂后出现腹部不适。

柿子、山楂、黑枣这些果实中含有大量的鞣酸、树胶、果胶及膳食纤维。尤其是未成熟、未脱涩的果实或果皮,鞣酸含量可高达20%。

在胃酸的作用下,鞣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可以形成分子较大且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鞣酸蛋白和树胶、果胶、植物纤维等混合在一起,就会在胃内积聚形成固体性的团状,成为胃里的“石头”。

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要功能是临时储存、初步消化及吸收食物,还有分泌和防御功能。然而,由于不恰当的饮食习惯和特殊的身体状况,一些人的胃里容易出现“石头”,医学上称之为胃结石或胃石症。胃结石虽是良性疾病,但会对消化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并学会预防这一疾病。

哪些人群容易出现胃结石?

首先,空腹吃过多的柿子、山楂、黑枣,尤其是带皮吃生涩的柿子,很容易出现胃结石。因为人在空腹状态下胃酸水平高,这是形成胃结石的重要条件。如果同时食用鱼、虾、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物,就会大大增加胃结石形成的风险。

其次,在空腹吃完柿子、山楂后喝茶、饮酒,也是形成胃结石的风险因素。喝茶会促进胃结石的形成,这可能与茶碱、鞣酸和胃酸凝集有关。酒精能加快蛋白质凝固,饮酒量越大,酒精度数越高,胃结石的形成速度就越快。

再次,消化功能较差的人容易出现胃结石。胃结石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消化道功能减弱,更容易出现胃蠕动减少、胃排空延迟等问题,且老年人感觉敏感性减退,常常表现为无症状性胃结石,容易导致病情被延误。另外,有胃轻瘫、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胃大部切除等病史的患者以及儿童,也容易出现胃结石。

胃结石有哪些症状?

一般来说,胃结石没有明显的症状。

当结石越来越大时,可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胀满、食欲不振、反酸、胃灼热、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等常见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消化道溃疡、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若进入小肠可引起肠梗阻。

如何预防胃结石?

1.避免空腹或酒后、饮茶后食用柿子、山楂或黑枣等。平时有烧心、反酸等胃酸分泌过多症状的人群,或胃动力差、胃排空延迟的老年人及小儿也应避免食用上述食物。

2.避免高蛋白饮食前后食用柿子、山楂或黑枣等,高蛋白饮食包括海鲜(螃蟹、虾等)、禽畜肉(牛肉、鸡肉等)及奶制品等。

3.多喝水,多食碱性食物,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多食用新鲜蔬菜、瓜果等。

结石病的预防要远比治疗重要得多,每年秋冬季,总有一些人因为空腹吃山楂柿子而中招,尤其是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消化能力差,容易使柿子的纤维素包裹食物形成胃结石。

西宁市第三人医院消化内科全体医护人员愿大家在多“柿”之季 ,多“楂”之季,合理搭配吃柿楂、胃肠健康常相伴!

供稿 全国护理科普教育基地

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科普宣传工作室 杨秀玲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审核|刘慧 王姗姗